2017-02-17
為貫徹落實《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中醫藥(含民族醫藥)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開創中醫藥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共同發布《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泛w基本形勢、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保障措施幾大部分。
根據《規劃》,到2020年,中醫藥“一帶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國內政策支撐體系和國際協調機制逐步完善,以周邊國家和重點國家為基礎,與沿線國家合作建設30個中醫藥海外中心,頒布20項中醫藥國際標準,注冊100種中藥產品,建設50家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
中醫藥“走出去”基礎薄弱 將著力加強四大體系建設
目前,中醫藥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已同外國政府、地區主管機構和國際組織簽署了86個中醫藥合作協議。屠呦呦研究員因發現青蒿素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表明中醫藥為人類健康做出卓越貢獻。中醫針灸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本草綱目》和《黃帝內經》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249),并陸續制定頒布10余項中醫藥國際標準。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學首次納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代碼(ICD-11),中醫藥作為國際醫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為促進人類健康發揮積極作用。
但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還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由于文化背景和理論體系的差異,沿線衛生管理模式大部分建立在現代醫學體系上,中醫藥面臨政策和技術等方面的壁壘。傳統醫藥在大多數國家處于補充和替代地位,發展環境不容樂觀。國內中醫藥事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尚顯薄弱,“走出去”的基礎有待加強。同時,現有外向型合作機制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團隊尚未形成,中醫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規劃》提出,堅持“依托優勢,服務大局;政府引領,市場運作;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聯動,內外統籌”的基本原則?!兑巹潯分攸c提出“五通”任務,包括政策溝通,完善政府間交流合作機制;資源互通,與沿線國家共享中醫藥服務;民心相通,加強與沿線國家人文交流;科技聯通,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貿易暢通,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等方面。未來將著力加強中醫藥國際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中醫藥國際教育及文化傳播體系建設、中醫藥國際科技體系建設、中醫藥國際貿易體系建設等。
其中,在中醫藥國際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將加強中醫藥海外中心項目建設,支持與沿線國家政府開展合作,本著政府支持、民間運作、服務當地、互利共贏的原則,沿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新亞歐大陸橋、中巴、孟中印緬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在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中東歐、歐洲、大洋洲、非洲等區域建設30個中醫藥海外中心。
來源:新華網